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膻中,经穴名。出自《难经·三十一难》。别名元儿、上气海、胸堂、亶中。属任脉。位于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平刺0.3-0.5寸。
三阴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承命、太阴、下三里。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肠鸣、腹胀、腹泻、遗精、阳痿、遗尿、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诸证。直刺1-1.5寸。
公孙,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在(⻊母)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心烦、失眠、狂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直刺0.6-1.2寸。
会阴,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屏翳、海底、下极、神田。属任脉。位于会阴区,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在海绵体的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的分支。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痫、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阴痛、阴痒、脱肛、阴挺、痔疮。直刺0.5-1寸。
涌泉,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地冲、足心。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分支。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肿痛、喉痹、失音等。为急救穴之一。直刺0.5-1寸,针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
脐下六一,经外奇穴名。出自《神应经》。又名脐下六,脐下六十。位于耻骨部正中线,脐下6寸,前正中线旁开1寸处(一说位于曲骨穴下1寸,左右旁开1.6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12胸神经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及前皮支,深层有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主治膀胱气攻两胁、脐下肾阴入腹、冷气冲心、疝气、胸痛、睾丸炎、膀胱炎等。一般只灸不针,灸3-7壮。
太溪,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吕细、内昆仑、大溪。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主治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咳嗽、气喘等。直刺0.5-1寸。
关元,经穴名。出自《素问·气穴论》。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2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主治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疝气、腹泻、痢疾、脱肛、便血、五淋、尿血、尿闭、尿频、遗精、阳痿、早泄、白浊、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
命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属累、精宫、竹杖。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小腹冷痛、腹泻。直刺0.5-1寸。
内关,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别名阴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浅部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胃痛、呕吐、呃逆、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失眠、郁证、癫狂痫、肘/臂/腕……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