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口糜 - 疾病
口糜,中医病名。是指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发生于小儿者,以1岁内婴儿或不满月婴儿多见,又称鹅口疮、燕口疮、白口疮、雪口。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包皮龟头炎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适当休息,疾病可自行缓解;也可通过局部清洗、使用药物等方式促进疾病治愈。对于反复发生的包皮龟头炎,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存在糖尿病等疾病时,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还可行包皮环切术。部分患者包皮龟头炎的发生可能与女性配偶的霉菌性阴道炎有关,此时除患者自身的治疗外,女性配偶也应同时针对阴道炎进行治疗,有助于防止包皮龟头炎复发。
反复发作的包皮龟头炎,尤其是病人有包茎或慢性疾病时,可能导致包皮粘连,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尿道外口粘连,影响正常排尿,造成慢性尿潴留。一般来说,普通包皮龟头炎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也可进行药物治疗促进治愈。如果包皮龟头炎治疗一周后还是没有明显好转,需进一步查找病因进行治疗。
胯腹痈 - 疾病
胯腹痈,中医病名。生在胯腹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古代称为“跨马痈”。其特点是结块肿痛,皮色不变,步行困难。相当于西医的腹股沟急性淋巴结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包皮龟头炎在治疗上,常常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硼酸、高锰酸钾、稀释的碘伏、部分中成药物等。在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时,通常建议患者使用盆浴,即将药物加入温度适宜的水中,患者于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十分钟左右)。通常患者一天盆浴一次即可,而病情严重的患者一天应盆浴两次。经过3~5天的治疗,患者的病情通常可以得到控制。
女性排卵期的8大症状包括性欲增强、肛门下坠感、乳房胀痛、白带增多、体温升高、情绪波动、下腹疼痛和阴道出血。 1、性欲增强:排卵期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部分女性会出现性欲增强的情况。 2、肛门下坠感:卵子排出时会冲破其表面的滤泡,滤泡内的少量液体会流入盆腔的最低部位,因此部分敏感的女性会在排卵期感觉到肛门部位有轻微下坠感。 3、乳房胀痛:主要与黄体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乳腺增生有关,一般可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逐渐缓解。 4、白带增多:在排卵期,由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白带会明显增多,并呈水样透明清亮。 5、体温升高
烂疔 - 疾病
烂疔,中医病名,是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来势急骤凶险,掀热肿胀,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极易化腐,患处皮肉很快大片腐烂脱落,范围甚大,疮形凹如匙面,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气性坏疽。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痢疾 - 疾病
痢疾,中医病证名。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症状。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和饮食不洁两方面。病机主要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痢疾的治疗应根据其病证的寒热虚实而定。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而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本节所述痢疾的症状者,均可参照辨证处理。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其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尿液变化等。 1、尿频、尿急、尿痛:属于膀胱刺激症状,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患者常会感到尿意增多、排尿感急迫,但每次排尿较少,排尿时尿道有强烈的刺痛感。 2、发热:对于膀胱炎、尿道炎等下尿路感染者,一般不会发热或仅有低热;对于肾盂肾炎、输尿管炎等上尿路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并可伴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3、腰痛:下尿路感染对于下腹或会阴部疼痛或不适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腰痛。而上尿路感染往往会引起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肋脊角(第12肋
女生bmi标准 - 权威问答
女生bmi的标准是低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之间为正常范围,24-27.9之间为超重,高于27.9为肥胖。 bmi,即 body mass index,又称为身体质量指数、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单位为kg/m2。该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体的密度,被普遍应用于评价人体的营养状况和胖瘦程度。 一、结果判读。 1、正常值:我国成年人的bmi值在18.5-23.9之间为正常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
流泪症 - 疾病
流泪症,中医病名。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流泪症病名繁多,有针对流泪病因命名的,如迎风流泪;有根据流泪的程度不同而命名的,如目泪不止;亦有根据流泪冷热性质不同而分别命名为冷泪、热泪。本病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可单眼或双眼患病,常见于病后体弱的妇女、老年人。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流皮漏病 - 疾病
流皮漏病,中医病名。是指以皮损为粟粒至豌豆大小结节,呈苹果酱样,破溃后结疤,疤痕上又可再生新结节,一边破坏,一边愈合为临床表现。相当于西医寻常性狼疮。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流注 - 疾病
流注,中医病名。是指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或髂窝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常见此处未愈,他处又起。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蝼蛄疖 - 疾病
蝼蛄疖,中医病名。疖病的一种,多发生于小儿头部,患处初为小疖,其根坚硬,外形如蟮(指蚯蚓)之拱头,故俗称“蟮拱头”。这种疖肿常为多发性,头皮下脓腔相连,破后像蝼蛄串穴,故名“蝼蛄疖”。相当于西医病名穿掘性毛囊炎。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漏睛 - 疾病
漏睛,中医病名。是指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目脓漏、漏睛脓出外障、热积必溃之病、窍漏等。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此外,亦有新生儿罹患本病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泪囊炎。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漏睛疮 - 疾病
漏睛疮,中医病名。是指因热毒蕴结内眦部近泪堂处所致。以突发红肿高起,继则破溃出脓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又名大眦漏。本病中年女性多见,多为单眼发病。可由漏睛演变而来,亦可突然发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泪囊炎。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