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轻度鼓膜内陷一般无需治疗,大多可自愈,如擤鼻涕或打喷嚏导致鼓膜突然内陷,引起耳部不适,通常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自行恢复。但若为严重的鼓膜内陷,则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1、儿童因腺样体肥大引起,且伴有睡觉打鼾、张嘴喘气、口唇干燥等症状时,建议进行腺样体切除,以防对儿童智力、听力等造成不良影响。 2、因鼻咽癌放疗导致,应定期到医院随诊,并适当进行鼓膜置管或鼓膜抽液,有助于改善鼓膜内陷。 3、因鼻窦炎引起,建议积极进行综合治疗,随着鼻窦炎的治愈,鼓膜内陷也可痊愈。 4、因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引起,可酌情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数认为与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一条管道,可调节鼓室内与外界的气压平衡,同时还具有清洁、引流、防御等功能,若由于各种机械性或非机械性因素导致咽鼓管阻塞,则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发生。 1、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咽癌等引起的咽鼓管阻塞。 2、非机械性阻塞:儿童控制咽鼓管开放的肌肉力量薄弱,局部软骨发育不良,容易咽鼓管壁发生塌陷、阻塞。 此外,被动性吸烟、局部环境不良、婴幼儿哺乳姿势不当等高危因素,也可能增加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风险。
喉咙(喉腔)有结节,可能是声带小结或者声带息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声带小结是最常见的,一般多见于说话多的人群,比如老师、公交车售票员、推销员等。这些人群由于说话比较多,双侧声带反复摩擦,就容易引起声带小结。如果声带结节比较小,通过减少说话、注意声带休息,就可能会自行恢复。但如果声带结节比较大,且通过上述治疗无法恢复,就需要进行微创手术切除结节。 2、如果是声带息肉,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息肉,以使声音得到改善,从而恢复基本正常的声音。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喉咙有结节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少说话,使用正确的发音方式,并定
神经性耳鸣的治疗主要有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若病因不明,则应选择适当方法控制病情。 1、病因治疗。即原发疾病的治疗,例如,患有高血压、梅尼埃氏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合适的治疗。 2、药物治疗。如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改善循环的药物、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进行综合药物的治疗。 3、心理治疗。一部分神经性耳鸣的患者可能合并有某些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可进行辅助治疗;也可以通过对神经性耳鸣的习服治疗,使患者与耳鸣长期共生存,尽量减轻其对生活的影响。另外,可遵医嘱试用电刺激等疗法,但这种治疗
耳石症的症状 - 权威视频
耳石症的症状主要为眩晕,部分患者还会有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1、眩晕。当患者的头位发生变化时,如起床时,或者在床上翻身时,可能会出现眩晕。眩晕的特点为短暂的一过性眩晕,持续时间一般在一分钟内。 2、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有头重脚轻、走路不稳等症状。
什么是耳硬化症 - 权威视频
耳硬化症是一种局限在颞骨岩部,主要以内耳骨迷路包裹的密质骨出现灶性疏松为特征的病变。病变部位由富有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软骨代替了正常致密的骨质,因此,以病理学为依据称之为耳海绵化。 临床耳硬化症的发病率白种人最高,为0.5%;其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5倍。而我国发病率较低,男女比例接近,以青壮年为主。 耳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为双耳不对称的进行性的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是传导性耳聋,而非神经性耳聋。但耳硬化症进展到晚期可以出现感音神经性的耳聋。 耳硬化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梅尼埃病吃什么药 - 权威视频
梅尼埃病吃什么药,主要与疾病所处的时期有关。 一、如果处于梅尼埃病的急性期,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前庭抑制剂,常用的药物有异丙嗪等抗组胺药。但是,此类药物有嗜睡、口干、尿滞留等副作用。 1、嗜睡。患者可能因为眩晕严重而不能正常驾驶,在口服异丙嗪后,眩晕的症状便会缓解,从而能够正常驾驶。但是,由于异丙嗪有嗜睡的副作用,所以也会妨碍患者正常驾驶。 2、口干。患者可能在服药后口干舌燥,且喝水后也不能解渴。
什么是鼓膜修补术 - 权威视频
鼓膜修补术是鼓室成形术的一型,通常取肌肉表面筋膜、软骨表面软骨膜以及软骨等自体组织作为修补材料,对穿孔的鼓膜进行修复,从而达到鼓膜正常完整、改善听力的目的。 鼓膜修补术的手术技巧与裁缝利用补丁补衣服的手法类似,主要包括外贴法、内衬法和夹层法。其中,夹层法为较常用的修补方法,手术时需先分离上皮层和纤维层,将修补材料放置于纤维层上,再把上皮层回纳,然后缝合。 此外,除自体组织修复材料,临床还尝试采用其他生物材料、纤维材料等异体修补材料进行鼓膜修补,但自体组织修补更可靠。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材料进行鼓膜手术修补,以获较好治疗效果。
大多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会自愈,部分患者的鼓室积液可通过咽鼓管途径排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鼓室积液、耳朵闷胀、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多见。虽然疾病一般不严重,但若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儿童日常学习交流能力,甚至影响正常的语言发育。因此,建议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以促进疾病痊愈,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耳朵流脓怎么治疗 - 权威视频
耳朵流脓的治疗主要与其病因有关。 一、如果是外耳道的疖所引起的耳朵流脓,则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局部热敷即可。 2、如果外耳道的疖肿发生了破溃,则可以切开引流,并在一段时间后换药。 3、如果患者的疼痛症状比较严重,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或者头孢等抗生素。 二、如果是弥漫性外耳道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