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有遗传性吗
- 权威视频
心动过缓在某些情况下是与遗传相关的,但并非所有心动过缓都具有遗传性。心动过缓可以分为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两大类。
1、不具有遗传性的情况:窦房结功能障碍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其中内源性的原因与窦房结及其周围心房肌组织的增龄性、进展性和退行性纤维化相关。这种纤维化导致心率及窦房结恢复时间的延缓,是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此外,尚有外源性的病因,包括心肌缺血、梗死、浸润性疾病、胶原血管疾病、外科创伤、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效应和神经肌肉疾病等,也会影响窦房结功能,导致心动过缓的临床症状。这些因素均与遗传无关,因此在此类情况下,心动过缓的出现并不具有遗传性。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导致心律不齐吗
- 权威视频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在现代生活中较为常见,而且有时会导致早搏和房颤等心律失常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是由基础心脏疾病引发的,而是由于情绪波动和工作压力而造成的。
从中医角度来看,《黄帝内经》指出“心主神明”,并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强调了心理健康和情绪对身体健康,特别是心脏健康的影响。而现代医学也提出了双心概念,即心理和心脏是相互关联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持续出现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出现心慌、心跳等心律失常的表现。
综上所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心律
心律不齐可以运动吗
- 权威视频
心律不齐的患者可以进行运动,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运动。
对于心律不齐症状轻微的患者,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少于500次的,可以进行运动。通常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甚至慢跑都是合适的。
此外,为了缓解压力,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运动,但是对于老年人或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建议从低强度开始,并逐渐增加运动量。不建议突然进行高强度或“暴力”型的运动,如力量训练,因为这可能导致身体受伤。
需要强调的是,建议心律不齐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方式。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尽快前
房颤会不会突然猝死
- 权威视频
房颤患者有可能在患病期间突发猝死。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无论在普通人群还是在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中,房颤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增加2~3倍。
房颤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房颤共患病协同作用以及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心脏骤停)等有关。
因此,房颤患者应由心内科专业医生进行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分层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减少房颤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心绞痛患者应注意什么
- 权威视频
心绞痛患者应该注意多个方面,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心绞痛发作时的处理等。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绞痛患者应该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6-8小时)、饮食均衡、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
2、合理膳食:心绞痛患者应以谷类为平衡膳食的基础,增加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的摄入。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鱼类、蛋类、豆制品和乳制品。减少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到小于5克,减少加工肉类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膳食胆固醇,尤其是要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但可以适量饮茶。
3、适当进行身体活动:心绞痛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
早搏是什么感觉
- 权威视频
早搏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的感觉,部分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失重感、心跳停搏感等感觉。
早搏,又称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的心脏节律的基础上,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而提前发生的心脏搏动。早搏是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患者和90%的健康人群均可出现早搏。
早搏可偶发或频发,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以及感觉心脏漏跳的心跳停搏感等症状。频发的早搏可因心输出量减少而导致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引发乏力、气促、出汗、头晕等供血不足的表现。
如何预防房颤
- 权威视频
可以通过戒酒、适度锻炼、心理调节、戒烟以及管理基础疾病等来预防房颤的发生。
1、戒酒:饮酒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房颤的发生风险会随着饮酒量及饮酒频率增加而增加。
2、适度锻炼:对于中老年人,每周应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建议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比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通过锻炼可以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从而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发生。
3、心理调节:过度的紧张、兴奋都可以使房颤发生。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练习冥想、按摩,以及接受心理疏导等,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4、戒烟:吸烟与房颤的发生率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说
早搏按摩哪个穴位好
- 权威视频
早搏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按摩内关穴、膻中穴、心俞穴、神门穴等穴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内关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因此,适当按摩双侧内关穴,对缓解早搏有一定效果。
2、膻中穴:膻中穴属任脉,具有理气止痛、行气解郁、降逆止呕的功效。因此,适当按摩膻中穴,对早搏所致的心慌等不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心俞穴: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宽胸理气、宁心通络的功效。因此,适当按摩心俞穴,可以改善早搏所致的不适症状。
4、神门穴: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具有宁心安神、清心调气的功效。因此,适当按摩神门穴有助于缓解
心动过缓患者日常应注意什么
- 权威视频
心动过缓患者日常应该注意的事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及时就医、生活方式的调整、制定健康饮食计划、避免不良习惯以及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1、及时就医:当有心动过缓的迹象时,首先应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心动过缓的轻重程度、原因,并了解是否需要起搏器植入。
2、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没有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日常无需过度关注,但应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患者平时进行适量的锻炼,但对于老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3、制定健康饮食计划:保证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谷物、鱼和健康的脂肪,确保饮食均衡。
4、避免不良习惯: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
心绞痛为什么容易在夜间发作
- 权威视频
心绞痛之所以容易在夜间发作,可能受迷走神经的影响,或者与做噩梦、心脏负荷增加、变异型心绞痛等因素有关。
1、受迷走神经的影响:一般而言,机体在夜间由迷走神经支配,此时血压会较低,心率也会处于相对较慢的状态,这是身体进入休息模式的正常生理反应。但这种情况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人群而言,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诱发心绞痛发作。
2、做噩梦:如果夜间睡觉做恶梦,可能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使得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诱发心绞痛发作。
3、心脏负荷增加:如果冠状动脉本身就有硬化斑块狭窄,会出现心脏供血减少的情况。而夜间处于卧位时,回心血量会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