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判断紫外线过敏的依据如下: 1、注意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性别。紫外线照射可引起多种光敏性疾病,如多形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等。其中,多形日光疹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而慢性光化性皮炎主要见于50~70岁的男性。 2、明确初次发病的季节,是否在紫外线较强的春夏季。 3、查看皮损是否集中分布于紫外线照射部位,如头面部、颈前“V”字区、手背、前臂伸侧、小腿外侧等。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去除诱因为主。 一、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类。 1、口服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以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最常用的是二代抗组胺药,有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2)激素类药物如达那唑等,对控制病情有一定效果; (3)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能够控制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阻止细胞膜内的活性物质释放。 2、外用药物有炉甘石洗剂、黄连氧化锌洗剂等,
神经性皮炎患者可以就诊于皮肤科或心理科。 1、神经性皮炎患者首先会出现皮肤瘙痒,经过搔抓后,瘙痒部位会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坚硬皮疹,随着搔抓进一步加重,皮疹逐渐融合扩大,形成中间是扁平样丘疹,周围散在小丘疹的特征性皮肤改变。因此,患者可以到皮肤科就诊。 2、神经性皮炎是由于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与患者精神紧张、性格暴躁、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有关,患者也可以到心理科就诊,进行心理疏导或沟通,来配合皮肤科治疗。
金属过敏所用的药膏,主要与皮损的情况有关。 1、如果是亚急性皮损,或者皮损渗出明显,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湿敷药或糊剂,如3%硼酸溶液、氧化锌糊剂等。 2、如果皮损呈慢性皮炎、湿疹样改变,则医生会根据发病部位、皮损特点,选择不同浓度、不同剂型的激素类药膏,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 一旦出现金属过敏的情况,应该及时就诊,医生会通过相关的检查明确过敏原,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神经性皮炎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类。 一、口服药物以控制瘙痒和缓解情绪为主: 1、抗组胺药物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往往早晨或白天服用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缓解瘙痒,晚上临睡前服用一代抗组胺药(多塞平、酮替芬等),既能缓解情绪紧张,促进睡眠,又能缓解瘙痒; 2、患者还可以口服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等,或者补充镁剂(如硫酸镁、氯化镁等),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二、外用药物以改善皮肤症状为主: 1、强效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霜剂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肥厚性苔藓样变等皮肤症状; 2、在使
在治疗染发所导致的过敏时,医生会先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炎湿疹样改变)以及过敏原检测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皮损情况来选择外用药,例如,如果渗出比较明显,可以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如果渗出不明显,可以擦涂醋酸氟轻松乳膏等。但是,由于染发剂过敏通常发生于头皮部位,所以外用药物的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可以口服头孢等抗炎药,或者在瘙痒发作时,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此外,以上药物结合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可能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染发剂过敏是在接触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后,机体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为接
使用罗红霉素可能会过敏。 罗红霉素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抗生素,而抗生素均存在过敏风险,只不过不同种类抗生素导致过敏发生的频率不同,如磺胺类抗生素(临床上已较少应用)发生过敏的频率最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发生过敏的频率较高;而罗红霉素发生过敏的频率则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罗红霉素后出现过敏相关症状,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消化道症状等,需及时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以明确是否出现罗红霉素过敏。
特应性皮炎一般很难根治。 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均较为复杂,加之本病多与遗传因素有关,治疗过程一般较长,而且根治难度较大。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如一般治疗、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紫外线照射、生物制剂等方法),通常可以阻断或延缓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使疾病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进而达到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基因和过敏原暴露史有关。 1、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引起,而过敏主要由基因决定,若机体携带相关易感基因,则会发生过敏。 2、存在过敏易感基因,但未曾接触过致敏物质,则通常不会发生过敏;若曾长期暴露于过敏原环境,则可引起过敏发生。如大籽蒿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对蒿的花粉过敏者若终生生活在南方,未接触过蒿花粉,则不会出现过敏。若去北方生活、工作,花粉季节则可发生过敏。 出现过敏性鼻炎后,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以缓解病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过敏引起的,而且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过敏情况。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常见过敏原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食入物。食入某些食物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例如,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FDEIA)的患者,在食用小麦面食、海鲜等食物后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周身风团疹、瘙痒、恶心、呕吐、黑矇甚至休克等症状。 2、药物。服用或输注某种药物后,部分人可能出现周身风团疹、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过敏症状。 3、吸入物和接触物。部分人吸入或接触某些物质后,也可能诱发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出现血压下降、一过性黑矇以及一过性晕厥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