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糖尿病会引起逆行射精。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内分泌的功能,还会影响其他功能,比如可以出现血管的损害、阳痿、神经损害等。神经损害常会导致肌肉损害,从而导致逆行射精。因为正常射精的情况下,尿道的内括约肌应该是关闭的,但神经损害后,其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差,就会出现逆行射精。逆行射精有射精的感觉,但精液不从尿道射出,而是进入膀胱。目前临床上的逆行射精80%以上都是糖尿病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现逆行射精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在诊查男科疾病时被发现的。
逆行射精和不射精是两个概念,区别在于是否有射精的感觉和精液的射出。 第一,不射精是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既不会有射精的感觉,也没有精液的射出,也没有精液进到膀胱。 第二,逆行射精是指有射精的感觉,但精液并不会从尿道口排出,只是精液逆行进入膀胱。
熬夜会导致滑精吗 - 权威视频
熬夜不能直接导致滑精。但熬夜可导致肾虚、湿热或阴虚火旺等情况,进而导致阴虚内热或湿热下注,并扰乱精室,精室不宁就会出现滑精的情况。因此滑精主要是由于肾虚、湿热引起的,所以熬夜不会直接导致滑精。偶尔熬夜问题不大,但经常熬夜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滑精。
射精快能治好吗 - 权威视频
部分射精快可以治好。由于过度紧张、局部炎症刺激而射精快的年轻人,去除相应的病因后,射精快可以治好。比如有局部炎症的患者,将后尿道、前列腺等炎症治愈后,射精快也会康复;过度紧张的患者,通过治疗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后,射精快也可以彻底治好。 需要注意的是,射精快即使暂时治好,随年龄增长仍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很难彻底治愈。射精快的患者治疗后,可在一段时间内消除射精快的情况,但有再次发生的可能,请做好心理准备。
怎么防止射精过快 - 权威视频
防止射精过快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第一,要有规律的性生活。如果排精不规律,就可能会出现射精过快的现象。第二,要有固定性伴侣,不同性伴侣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如果长时间没有排精,可以在性交前一天用自慰的方式提前排精,也可以使用安全套减少局部敏感性,都可以延长射精时间。
精液量少对怀孕是有一定影响的。精液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2到6毫升,每毫升含有1500万以上的精子,活动的精子最少应该占40%以上,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子,怀孕的概率才会高一些。如果精液量太少,到达输卵管的精子可能就会比较少,怀孕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但不是精液量少就一定不会怀孕,只要精液中有精子,就可能会怀孕。一般来说精液量越多,快速活跃的精子就越多,怀孕的概率也就越大。反之,精液量越少,怀孕的几率就会越小。
精液不液化的治疗主要与其病因有关。 1、如果是前列腺炎症所导致的精液不液化,则可以通过活血、清热、补肾等方法进行治疗。 2、如果是前列腺发育不良,引起雄激素水平不足所导致的精液不液化,则可以适当的补充雄激素。此外,中医上还可以用补肾的方法进行治疗。 如果前列腺发育不良,或者有炎症,可能影响前列腺的功能,此时前列腺可能较少分泌蛋白水解酶等可以促进精液液化的物质,从而导致精液不液化的发生。临床上,80%的精液不液化是由前列腺炎症所引起,而10%~20%的精液不液化是由前列腺发育不良所引起。一般情况下,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大多数的精液不液化都会治愈。
大多数精液不液化是能治好的,但部分是不能完全治愈的。精液不液化的原因主要是前列腺的功能不好,不能分泌足够的促进精液液化的物质,从而导致精液不液化。前列腺发育不好或者炎症都会导致前列腺功能低下。通过治疗可以恢复前列腺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精液不液化的目的。一般来说,经过一个月的治疗,30%左右能够治愈,两个月的治疗后有50%左右能够治愈,三个月后,70%左右能够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通过3个月甚至6个月的治疗,精液仍然不能完全液化。
精液量多少算正常 - 权威视频
每次射精的精液量一般是2~6毫升,小于2毫升,则精液量太少;大于6毫升,则精液量太多。精液量过多,精子的密度会下降。精液中30%是前列腺液,60%是精囊液,10%是附睾液和精子。前列腺每天会产生0.6~2毫升前列腺液,精囊液每天会产生3毫升左右。每次射精量一般在2~6毫升,有些人可以达到10毫升。如果射精量太少或者太多对生育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龟头敏感由两部分的原因所导致。第一,先天性的龟头敏感。第二,后天因素导致的龟头敏感,如在局部的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龟头会变得比较敏感。长时间龟头敏感的好处是勃起比较快,有刺激就容易勃起;缺点是射精比较快。对于先天性的龟头敏感,只能降低局部敏感性,如使用安全套或者局部麻醉药。对于后天性的龟头敏感,要积极去除引起龟头敏感的后天因素,如积极治疗炎症、包皮过长要通过包皮环切进行治疗。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