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适用于哪些人群
- 权威视频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指南中规定,助听器适用于以下人群:
1、平均听阈在31~80dB的儿童。
2、平均听阈在41~80dB的成年人。
临床上,医生会将500Hz、1000Hz、2000Hz、4000Hz这四个频率的听阈相加,再除以四,便得到平均听阈。此外,在给患者配戴助听器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例如,如果儿童的平均听阈在80dB,用助听器可能听不清辅音,此时,医生会建议患者植入人工耳蜗,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听力。
鼻咽癌严重吗
- 权威视频
鼻咽癌是比较严重的。
当确诊为鼻咽癌时,患者一定要进行科学正规的治疗。无论是早期鼻咽癌,还是中晚期鼻咽癌,都是以综合治疗为主。通过治疗,早期鼻咽癌的患者会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中晚期的治疗效果相对会差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早期鼻咽癌,还是中晚期鼻咽癌,都是相对比较严重的疾病,患者一定要进行科学且正规的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耳炎怎么治疗
- 权威视频
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与其分期有关。
一、如果是早期的中耳炎,则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患者还可以进行鼓膜的切开引流,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1、药物治疗。如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此外,部分患者还可以局部使用切诺等黏液促排剂,可以促进咽鼓管内黏膜上纤毛的摆动,从而促进脓液从中耳向咽喉、鼻腔转移。
2、鼓膜切开引流。如果患者的中耳内有脓液,则可以切开鼓膜,从而引流脓液。
<
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 权威视频
甲状腺癌手术后,在围手术期内有以下注意事项:
1、注意刀口区域是否有肿胀,尤其是皮下淤血等情况。甲状腺癌手术后如果发现刀口区域肿胀或皮下淤血,常提示术区渗血或出血,需要及时找医生处理相关情况。
2、注意刀口区域的引流情况。正常情况下,术后第一天的引流液一般为血性引流液;第二、三天引流液的颜色通常会变得越来越淡,直至变为血清样引流液(即淡黄色清液),如果发现引流液异常,通常提示有不良情况发生,需及时处理。
3、避免剧烈的晃动、咳嗽。颈部剧烈运动或咳嗽可能会导致手术区域的小血管破裂、渗血、出血等。
4、注意有无手足麻木或呼吸困难等喉返神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 权威视频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主要是避免相关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1、日常适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
2、成人少吸烟或戒烟;儿童应避免二手烟刺激,以防引起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导致咽鼓管充血、肿胀,造成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障碍。
3、存在腺样体肥大患者,积极就医诊治,必要时进行腺样体切除。
4、存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5、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时,注意采用正确姿势,并适当将小儿头部抬高,以防乳汁自咽鼓管倒流至中耳,引起中耳病变。
耳石症严重吗
- 权威视频
耳石症本身通常不严重,因为该病有一定的自限性,患者的眩晕等症状可能在几天后自行好转。但是,如果耳石症在某种场景下发作,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例如:
1、如果患者正在驾驶,当回头看后面有没有车辆时,可能会有耳石症的发作。此时患者可能因为头部有剧烈的眩晕,从而不能控制方向盘。
2、如果患者穿着高跟鞋走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当回头看后面是谁在召唤她时,可能会诱发耳石症的发作。此时患者可能因为头部有剧烈的眩晕而摔倒在地面上,从而导致骨折等二次损伤。
耳镜检查怎么做
- 权威视频
耳镜检查分为单手检查和者双手检查。耳镜检查是每一个耳鼻喉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一种非常常规的临床检查。
1、单手检查:医生一手拇指及食指持耳镜,中指从耳甲艇处将耳廓向后上方推移,随后将耳镜置入进行检查。
2、双手检查:医生一手牵拉患者耳廓,另一手将耳镜轻轻推入外耳道内,对鼓膜和外耳道全貌进行检查。
总之,经过规范培训的医生在进行耳镜检查时不会伤害病人的耳朵。当患者的听觉和平衡两大耳部功能受损时,都应来耳科就诊,及时进行耳镜检查。
耳膜穿孔手术怎么做
- 权威视频
耳膜穿孔一般指的是鼓膜穿孔,临床上,修补鼓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贴法。即将修补材料贴在残存的鼓膜表面,以促进穿孔闭合。
2、内衬法。即将移植的组织平整的贴在残存鼓膜的内侧。
3、夹层法。即分离残存鼓膜的上皮层与纤维层,并将修补材料铺放在纤维层上,最后还纳上皮层。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如果裤子出现破洞,母亲会对裤子的破洞进行修补,而修补的方式与耳膜修补手术类似。
如何预防外耳道疖肿
- 权威视频
外耳道疖肿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尽量避免自行掏耳或由非专业人员进行掏耳,必要时可向专科医生求助,进行耳朵清洁。
2、保持外耳道干净、清洁,使用耳机前后适当用酒精擦拭耳机;若用手掏耳,掏耳前需将手部洗净,以防细菌种植到外耳道部位。
3、保持外耳道干燥,必要时可适当多晒太阳。
怎么预防耵聍栓塞
- 权威视频
定期清理耳内脱落的耵聍;若耵聍黏稠如油脂,定期去耳鼻喉科就诊,由医生将耳内耵聍取出,可有效预防耵聍栓塞的发生。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分泌物称耵聍。耵聍有保护外耳道的皮肤、黏附外物和一定杀菌作用,可避免昆虫等异物进入耳道,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但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可导致耵聍栓塞,引起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等症状,此时建议积极就医诊治,以防影响外耳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