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通过大便检查能预防结肠癌。 通常,结肠癌是能预防的,而之所以能够预防,就是因为结肠癌具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即结肠内存在超过1cm的腺瘤,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则结肠腺瘤几乎都会发生癌变。由于结肠腺瘤脱落的相关细胞,会随着粪便排除体外,引起大便潜血。在临床上,医生通过粪便检测,能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大便潜血阳性,通过基因检测能及时发现大便内脱落细胞的异常基因表达,从而发现患者是否为结肠癌高危人群。如果患者无任何异常症状,但大便潜血阳性,医生早期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息肉,并进行切除,阻断结肠癌发生的可能,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肽类神经元的肿瘤。 机体内有很多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很多的激素,而这些激素会调节机体的很多功能,包括调节血糖、胃酸分泌、细胞生长等。如果是这类神经内分泌细胞过度增长,导致肿瘤发生,则就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主要总结为以下三大症状: 1、激素相关的特异性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分泌很多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相关症状发生,例如胃泌素、胰岛素分泌过多,可造成高胃酸、低血糖情况。 2、激素相关的非特异症状。有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分泌一类共同的激素,如小肠、胃或阑尾等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瘤,可能会分泌同一类激素,并引起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按有无功能分类。 1、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过度增长后,会分泌激素等物质,进而引起相关症状,此类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2、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虽然会过度增长,但并不会分泌相关激素,也没有引起相关症状,此类神经内分泌肿瘤称为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二、按胚胎起源部位
神经内分泌肿瘤既有良性也有恶性。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比较广泛,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为良性,生长缓慢,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恶性,增长速度快,甚至可能会发生转移。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过去的概念,现在根据异质性(即生物学行为不同你),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良性的神经内分泌瘤和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建议患者及时去消化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肽类神经元的肿瘤,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基因改变、后天因素或者其他相关刺激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症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分泌相关激素,就可能会引起高酸、低血糖等症状,可以使用生长抑素,控制症状。 2、控制肿瘤生长。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化疗、放疗、核素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法,控制肿瘤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神经内分泌肿瘤出现转移,仍要积极治疗原发灶,并且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转移灶,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不会遗传,但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基因突变有关,就可能会遗传。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肽类神经元的肿瘤,其大部分是散发的,一般没有遗传倾向,即个体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不会遗传,也不会对下一代造成影响。但是部分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基因突变有关,如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MEN-1),就可能会遗传。 因此,如果怀疑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遗传倾向,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判断其是否有遗传倾向。
消化系统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高发部位。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发生于所有分泌特殊激素的部位,如甲状旁腺、肺、胃肠道、附件、生殖系统等。胃肠道内有40多种可以分泌激素或者生长素的细胞,因此消化系统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高发的部位。 在消化系统内,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常见部位依次为直肠、阑尾、胃等;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于胰腺,可引起相关症状。消化系统以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多见于肺,而盆腔、甲状旁腺、垂体等部位则相对较少见。
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有以下三大症状: 1、激素相关的特异性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分泌较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相关症状发生,如胃泌素、胰岛素分泌过多,可造成高胃酸、低血糖情况。 2、激素相关的非特异症状。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分泌一类共同的激素,如小肠、胃或阑尾等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瘤,可能会分泌同一类激素,并引起相关的非特异症状。 3、压迫症状。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不会分泌激素影响正常激素水平,但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并引起相应症状。如压迫胆管,可出现黄疸;压迫胰腺,可出现胰腺炎症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后,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或特殊标记的PET-CT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确诊。 1、血液检查。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分泌较多特殊激素,通过检查血液激素水平,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另外,如果无法明确肿瘤类型,可检测通用标志物铬粒素A,如果铬粒素A升高,则提示可能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2、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或特殊标记的PET-CT检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会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所以需要特殊检查对肿瘤进行定位。由于B超、CT、核磁、PET等检查对神经内分泌肿瘤定位效果不佳,所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通常首选生长抑素受体显像,也可选择特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症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分泌相关激素,就可能会引起高酸、低血糖等症状,可以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控制症状。 2、控制肿瘤生长。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化疗、放疗、核素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法,控制肿瘤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肿瘤出现转移或者进入晚期,可能不再需要治疗,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相对较好,所以即使出现肝脏等部位的转移,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灶,并且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转移灶。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