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如果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就需要进行胃泌素检查: 1、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胃酸分泌,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会引起溃疡病。如果溃疡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或者胃酸特别多时,可能是由于胃泌素过度分泌导致的,需要检查胃泌素34或者全胃泌素,判断有无神经内分泌肿瘤,尤其是胃泌素瘤。 2、如果机体存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会导致胃酸过少,进而使机体分泌大量胃泌素,以促进胃酸分泌。这种情况下,胃泌素水平偏高,患者就需要进行胃泌素34或者全胃泌素检查。 3、如果存在萎缩性胃炎,如萎缩性胃窦炎,可能会导致胃泌素分泌不足,就需要检查胃泌素17。
做胃泌素检查需要空腹。因为胃泌素受饮食影响非常明显,人在进食以后,胃泌素会明显升高,所以胃泌素的检测一定要在空腹情况下进行,否则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泌素水平波动较大,此时不仅需要空腹检查,还要在相对固定时间点进行检测,以防不同时间胃泌素水平不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例如,如果第一次检查是早上8点,第二次检查是早上10点,尽管两次检查都是空腹状态,但也会对胃泌素水平检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此外,无论是初次进行胃泌素检查,还是治疗以后对胃泌素水平进行检查,都应空腹进行,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胃泌素瘤的常见症状是卓艾三联征,包括胃酸过高、反复溃疡和腹泻。 1、胃酸过高。胃泌素瘤是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过度增长所形成的,而过度增长的G细胞可分泌大量的胃泌素,进而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 2、反复溃疡。溃疡通常较大,常发生于罕见部位,如十二指肠降部等;同时溃疡较顽固,久治不愈。 3、腹泻。胃酸分泌过多进入肠道后,可刺激肠道,进而引起腹泻发生。通常遵医嘱应用抑酸剂治疗后,胃酸得到控制,腹泻症状也可能会随之好转。 胃泌素瘤是消化科非常常见的一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临床表现不是单一症状,通常是多种症状组合的综合征表现。如果怀疑发生胃泌素瘤,
如何确诊胃泌素瘤 - 权威视频
通常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再结合血胃泌素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的结果明确诊断。 1、临床症状。如果同时存在溃疡、腹泻症状,但应用抑酸药物治疗后,溃疡愈合,腹泻症状也好转、消退,这种特征性症状表现通常提示可能存在胃泌素瘤。 2、血胃泌素检查。抽血进行全胃泌素检查,如果发现胃泌素高,则对胃泌素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3、影像学检查。通过核医学的分子影像技术,包括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特殊标记的PET-CT(如68Ga标记的PET-CT)等,可帮助明确胃泌素瘤的位置。 4、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置以后,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可帮助明确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各种因素诱发的刺激导致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过度增长,可引起胃泌素瘤发生,这些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异常的增生等。其中,20%~30%左右的胃泌素瘤可能合并其他腺体疾病,如合并甲状旁腺肿瘤、肾上腺肿瘤、垂体肿瘤等,这种称之为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而这种腺瘤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其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 怀疑发生胃泌素瘤,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治疗,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怎样治疗胃泌素瘤 - 权威视频
胃泌素瘤的治疗: 一、控制症状。胃泌素瘤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胃泌素高引起的症状,如引起高胃酸分泌导致溃疡、腹泻,可遵医嘱服用抑酸剂进行治疗。 二、控制相关激素分泌。胃泌素瘤可分泌很多激素,可遵医嘱应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避免肿瘤分泌过多的胃泌素。 三、通过手术或药物限制肿瘤生长。 1、如果可以准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可酌情通过手术或者内镜将肿瘤切除,进而避免肿瘤继续分泌大量的胃泌素。 2、如果肿
如果胃泌素瘤是由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导致的,则具有遗传倾向,可能会遗传给后代;而散发型的胃泌素瘤一般不会遗传。 1、约50%~70%的胃泌素瘤为散发型,仅会有胃泌素升高,没有遗传倾向。 2、约20%~30%的胃泌素瘤合并甲状旁腺肿瘤、垂体肿瘤、肾上腺肿瘤等,这种称之为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是由MEN-1基因突变导致的。这种胃泌素瘤具有遗传倾向,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胃泌素瘤是相对罕见的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却是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怀疑胃泌素瘤,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基因筛查,以了解胃泌素瘤是否有遗传可能。
如果想要早期发现胃泌素瘤,通常需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后尽早就医,由医生根据症状之间的关系明确诊断。 胃泌素瘤是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如果要早期发现,一定要早期关注相关症状。虽然胃泌素瘤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一样,早期症状都不特异,都是消化科常见症状,包括胃酸多、反酸、溃疡、腹泻等,但是医生通过症状之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胃泌素瘤。比如,患者存在胃酸特别高、溃疡迁延不愈、腹泻等,但经抑酸药治疗后,溃疡愈合,腹泻好转,则这种情况需要高度警惕胃泌素瘤的可能性。 因此,出现消化道症状 ,怀疑胃泌素瘤,建议及时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病
什么是脂肪泻 - 权威视频
脂肪泻通常是指由于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的腹泻。 引起脂肪泻最常见的原因是胰腺疾病。例如,慢性胰腺炎或胰腺肿瘤导致胰腺功能下降,胰腺不能分泌足够的脂肪酶来帮助消化脂肪,而这部分不能被消化的脂肪可随大便排出体外,进而形成脂肪泻。另外,小肠具有消化、吸收功能,任何小肠黏膜的损伤、病变,都可能导致被消化的脂肪不能被吸收,而未被吸收的脂肪会随着粪便排出,形成脂肪泻。 脂肪在肠道内起到润滑作用,如果粪便中存在大量脂肪,通常可导致腹泻、大便次数增加、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有时可见粪便表面有一层油。怀疑发生脂肪泻,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以改善腹泻等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引起脂肪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胰腺疾病。 胰腺疾病是引起脂肪泻最常见的原因。胰腺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包括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等,而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依赖于胰腺分泌的脂肪酶。所以如果发生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胰腺疾病,导致胰腺功能下降,会使胰腺无法分泌足够的脂肪酶来辅助脂肪消化,则部分脂肪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最终随着大便排出体外,形成脂肪泻。 2、小肠病变。 因为机体消化和吸收的场所都在小肠,所以任何小肠黏膜的损伤、病变,都可能会妨碍脂肪的吸收,导致不能被吸收的脂肪随粪便排出,引起脂肪泻。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