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可以诱导关节病型银屑病的发作和进展,日常生活中患者可通过控制这些诱发因素来达到预防目的。 1、调整心态。应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学会释放压力。 2、科学作息。应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生物钟。 3、适度运动。注意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但如果已经处于疾病关节炎症的急性发作期,应避免过度的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以预防疾病加重。 4、控制饮食。应合理搭配,保持营养均衡。但如果已经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由于大量脱屑,营养丢失严重,应保证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避免摄入可加重炎症反应、瘙痒症状的食物,如海鲜类食物
银屑病如何调理 - 权威视频
银屑病患者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理,包括饮食、情绪、皮肤保护等方面。 1、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腥发食物如海鲜、辣椒,会加重炎症反应,也要尽量避免食用。 2、情绪调理 银屑病和情绪因素有关,要注意精神、情志的调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劳累,适当放松自身要求,避免给自己过度的压力。 3、皮肤保护 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可以使用保湿润肤的护肤品,避免皮肤过于干燥。
中医认为银屑病分为血热有毒或者血燥有毒、血瘀有毒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来选择一些配合性的食物。 1、银屑病在进展阶段往往是血热的表现,可以配合吃一些有清热作用的食物,比如菊花、荷叶、西瓜。 2、血虚风燥的银屑病患者可以食用有养血、润燥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桂圆、大枣等。 3、饮食上还需注意,要尽量避免食用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加重炎症反应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海鲜,也要尽量少吃。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的皮肤病,和人的代谢有关系,和食物也息息相关,一些会影响代谢、导致代谢性疾病、加重炎症反应的食物要尽量避免食用。 1、尽量不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 2、尽量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像辣椒、酒、海鲜。
中医的粉刺病,相当于西医的痤疮。西医认为,痤疮大多由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引起。而中医认为,粉刺的病因比较多。 1、肺经蕴热:根据中医理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若肺经蕴热,则可能会上扰头面,导致毛窍闭塞,从而形成粉刺。 2、胃肠积热: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胃经、小肠经、大肠经均循行经过头面部。故胃肠积热也可上扰头面,引起毛窍堵塞,从而形成粉刺。 3、其他原因:如冲任失调、肾阴不足等,也可导致毛囊皮脂腺的堵塞,从而形成粉刺。 因此,若使用中药治疗本病,则需要辨证论治。
长粉刺与吃辣椒有一定关系。中医认为“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即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够引起疔毒。疔毒属于粉刺的一类。辣椒属于辛辣之品,可以刺激皮肤油脂分泌增多,所以要少吃辣椒。 此外,过度食用酒、油炸食品等,也容易刺激皮脂分泌,从而堵塞毛孔,形成粉刺,故也要少吃。
中医怎么治疗粉刺 - 权威视频
中医治疗粉刺需要辨证分型。 1、如果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皮疹只发生在面部,可以看到很多小的粉刺,有点红丘疹,则多考虑为肺经风热。可采取疏风清热的方法,一般可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 2、如果患者表现为面部、胸背部出油很多,皮损为红色丘疹,甚至脓疱,则多考虑为脾胃湿热或胃肠湿热。可采取清胃肠湿热的方法,一般可用一些清胃热、祛湿、清肠热的方药治疗。 3、如果患者为女性,存在月经不调的问题,且一般在月经前较为明显,则多考虑为冲任失调。可采取疏肝补肾、调整冲任的方法,一般可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 4、如果患者皮损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囊肿,颜色较淡、
中医治疗粉刺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中医的治疗主要依靠辨证分型,如果辨证分型准确,则治疗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粉刺相当于西医的痤疮,主要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属于一种反应性疾病,故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 一般来说,如果辨证准确,及时随方加减,大概两个月左右,能够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若部分患者病情较轻浅,如肺经风热证较年轻的患者,可能会更快取得疗效;而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证的患者,常需慢慢散结化瘀、调节内分泌,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粉刺主要的发病机理是毛囊口的堵塞,所以去粉刺主要用一些清除毛囊口堵塞、消炎的药膏。 1、维甲酸制剂、维A酸软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能够调节毛囊口的分泌,清除毛囊口的堵塞,达到治疗效果。 2、炎症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包括中药膏如龙珠软膏,西药膏如克林霉素甲硝唑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等。 3、囊肿性痤疮可以通过一些中药外洗,或用一些化痰、散瘀的中药局部湿敷,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山竹皮去粉刺是一个民间方法,缺乏科学依据,正规医生很少使用,尚需要科学的方法验证,所以用山竹皮治疗粉刺还是应该谨慎对待。 1、山竹皮局部涂擦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刺激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接触性皮炎。 2、民间有很多土方、验方治疗粉刺,可能是民间的宝贵经验,但是山竹皮治疗粉刺只是地方性的方法,医生没有用过,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