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睾丸肿瘤良性与恶性有以下区别。一旦发现睾丸肿瘤,应积极探查,避免误诊、误治。必要时可切除一侧睾丸。 1、良性肿瘤没有恶性表现,一般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如单胚层来源的畸胎瘤。而恶性肿瘤组织来源非常复杂,可以有生殖细胞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以及来源于间质细胞等的。针对不同的组织类型,其治疗方法可有差异。 2、总体上睾丸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少见。
睾丸肿瘤的危险因素有: 1、腹股沟、腹腔内的隐睾发生癌变的机会明显增加。其是指睾丸下降不完全没有下降到阴囊内,而在腹股沟、腹腔内。 2、病毒感染。如幼儿期间感染过腮腺炎未来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较大。 3、接触放射性、有毒有害的物质以及克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的因素也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睾丸肿瘤可由影像学、血液检查等确诊。一旦自行摸到阴囊肿大或腹股沟区的隐睾体积增大,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1、影像学检查,如超声、B超、CT、核磁共振等,可鉴别其摸到的肿块是否为肿瘤性的病变以及是否为隐睾、腹沟部位的腹腔内肿物。 2、睾丸是一个生殖器官,可分泌激素,通过血液检查甲胎蛋白、HCG等,可为其提供证据。 3、还可进行腹膜后、肺的一些检查,排除是否有腹膜后的淋巴结转移、肺转移等。
睾丸肿瘤的良恶性主要根据影像学、血液检查等辅助检查进行判断。 1、通过超声、增强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除原发部位外,是否还有转移部位的肿块。若有转移部位肿块,基本可以判定为恶性。 2、还可通过血液内肿瘤标记物,比如β-HCG(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LDH(乳酸脱氢酶)、r-GT(谷氨酰转移酶)等睾丸肿瘤分泌的异常激素,判断睾丸肿瘤的良恶性。 总体来讲,睾丸肿瘤以恶性居多,良性通常较少。所以一旦发现睾丸的肿物,大多按恶性处理。
睾丸肿瘤怎么治疗 - 权威视频
睾丸肿瘤怎么治疗与肿瘤性质有关。 1、良性肿瘤没有恶性表现,一般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如单胚层来源的畸胎瘤。 2、恶性肿瘤组织来源非常复杂,可以有生殖细胞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以及来源于间质细胞的肿瘤。针对不同的组织类型,其治疗方法可有差异。通常会根据肿瘤分期的早晚、肿瘤标志物的高低来进行选择。一般对于偏早期的睾丸肿瘤,会经腹股沟切口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同时根据病理结果、肿瘤标志物的高低来进行术后评价,结合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肺部的转移等进行综合治疗。
睾丸肿瘤,尤其是睾丸的恶性肿瘤,通常需要进行根治性的睾丸切除。 1、切除原发灶可达到将睾丸部位的肿瘤尽量去除的目的。 2、睾丸切除后,可病理检测得到详细的病理,确定其良恶性及来源。如是精原细胞肿瘤还是非精原,是胚胎性、绒癌,还是有混合性的成分。以进行详细的诊疗的计划。包括对相应的可疑转移部位进行筛查、考虑后续的辅助治疗方案等。
睾丸肿瘤切除后可能会复发。 睾丸肿瘤切除后可得到详细的病理,从而了解其病理类型。同时结合术后的肿瘤标志物和术前进行比较,综合判断睾丸肿瘤的分期及恶性程度。通常早期复发率较低。但若肿瘤切除后,肿瘤标志物没有降到正常,或者有残余的肿大淋巴结,有肺部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则有可能复发,治愈的机会较低。 总体来讲,睾丸肿瘤是目前通过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的肿瘤,可达到70%以上的治愈可能性。
睾丸肿瘤可能治愈。 1、若为良性睾丸肿瘤,通常手术切除就能治愈。 2、若为恶性的睾丸肿瘤。应根据其分期的早晚、肿瘤标志物的高低进行治疗。 (1)一般对于偏早期的睾丸肿瘤,可经腹股沟切口行根治性的睾丸切除。同时根据拿到的病理类型,以及肿瘤标志物的高低来进行术后的评价,结合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肺部的转移等进行综合治疗达到治愈。 (2)偏晚期的睾丸肿瘤,其治愈率下降,但随着现在的化疗、靶向治疗、新型免疫治疗等的进展,其治愈率越来越高。
睾丸肿瘤切除后可能生育。睾丸肿瘤,尤其是睾丸的恶性肿瘤,大多需要进行根治性的睾丸切除,其目的在于尽量将睾丸部位的肿瘤去除;并得到详细的病理,从而通过病理检测确定其良恶性及来源。 若只做了单侧的肿瘤切除,对侧睾丸的生育功能正常,不会影响生育。但若后期接受了的辅助放疗或化疗,对侧的睾丸可能因放射线或化学药物作用,影响生精功能,导致生育率降低。针对此种情况,可与患者进行沟通,提前冻存精子,为日后的生育进行必要准备。
输精管炎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 1、输精管炎最常的病因为感染,泌尿系统等其他系统的结核杆菌可以播散到附睾、精囊、前列腺、输精管等部位,引起输精管炎,触诊可发现输精管有串珠样改变、增粗、不规则结节甚至触痛;衣原体、支原体或其它非特异性病原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输精管炎。 2、机械性的损伤也可能导致输精管炎,如阴囊被踢伤后可能导致睾丸、附睾、阴囊、精索等发炎。 3、一些异物、自身免疫反应等也可能引起输精管发炎。 总之,输精管炎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