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肾动脉狭窄的症状表现,通常与肾动脉的狭窄程度有关。 一、如果肾动脉狭窄程度较轻,并没有影响肾脏实质以及肾小球的正常灌注,则不会引起任何特殊症状。 二、如果由于动脉硬化斑块或外部因素导致肾动脉严重狭窄,则患者可能出现肾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 1、肾性高血压: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情况,通常单用1~2种降压药物,难以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可使流经肾脏的血液速度降低,严重影
引起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动脉粥样硬化,当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在肾动脉和主动脉开口部位,随着斑块的逐渐变大,可能会影响肾动脉血流,从而引起肾动脉狭窄。如果肾动脉严重狭窄,可能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另外,大动脉炎、感染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等特殊原因,也可能会导致出现肾动脉狭窄;外部先天性因素压迫肾动脉,也可能会导致肾动脉狭窄。 综上所述,建议老年人定期前往医院就诊,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查以及治疗,以延缓肾动脉狭窄的发生。
肾动脉狭窄需要做的检查如下: 1、超声多普勒检查:是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可帮助医生有效分析肾动脉的血流情况以及狭窄程度。而且超声多普勒检查的创伤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痛苦。 2、CT血管造影(CTA):如果肾动脉狭窄严重,而且患者出现了各种症状,如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此时为了进一步干预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CT血管造影(CTA),以明确肾动脉狭窄部位、狭窄原因、狭窄程度、是否存在斑块或者合并其他问题等。 3、核磁共振以及血管造影:也可用于肾动脉的检查,对肾动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通常与狭窄的程度有关。 1、如果是轻微的肾动脉狭窄,一般改善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观察或者保守治疗即可。 2、如果肾动脉狭窄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可需遵医嘱采用外科方法,特别是血管外科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为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这也是一个最为标准的治疗方式;但如果患者自身条件较差,无法进行支架植入,医生可能会取一段患者自体的大隐静脉,进行肾动脉搭桥治疗,也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肾动脉狭窄的危害如下: 1、当肾动脉严重狭窄时,可导致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即肾性高血压,甚至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发生损伤。 2、如果肾动脉狭窄严重,导致肾脏供血严重不足,如肾脏皮质、髓质等供血较差时,可严重影响肾功能,出现慢性肾病的表现。 肾动脉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动脉,而肾动脉狭窄是一类缓慢发生且逐渐加重的疾病。一旦肾动脉的狭窄程度超过75%,会导致肾脏的供血不足,从而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建议肾动脉狭窄患者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相应治疗,以防不良后果发生。
肾动脉狭窄并不会自行好转,反而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加重。所以,一旦发现肾动脉狭窄,需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检查发现肾动脉狭窄为轻度狭窄,患者可以遵医嘱先行观察,或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相应治疗。如果狭窄未进一步发展,则无需进行其他干预。 轻度肾动脉狭窄的发展较为缓慢,患者无需过度担心。而且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来讲,肾动脉轻度或者中度狭窄时,不会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可能无需立刻进行血管外科的干预治疗,但建议遵医嘱定期进行病情监测,以了解病变发展情况。
肾动脉狭窄的注意事项,通常与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有关。 一、如果是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则需按照外周血管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式进行注意。 1、改善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缺乏运动、饮食不良等。 2、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建议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帮助减缓肾动脉狭窄的发展。
  • 肾动脉狭窄的预防如下: 1、首先提倡中老年人定期体检,如果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也可进行肾动脉超声检查,以明确肾动脉是否出现狭窄。如果仅有动脉硬化的斑块,而无肾动脉狭窄,则通常无需过度紧张;但如果肾动脉出现狭窄或者狭窄较为严重时,则应引起重视,需遵医嘱积极进行相应处理。 2、在超声中发现动脉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建议积极去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 3、中老年人群尽量多参与有益于身心的运动或活动,并保持精神舒缓,对预防肾动脉狭窄的发生也有积极意义。
    部分肾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尤其是肾动脉狭窄严重并引起相关症状的患者。 如果肾动脉狭窄轻微,肾脏血供充足,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并且没有引起恶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症状时,一般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但如果肾动脉狭窄病情持续进展、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恶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症状,此时需遵医嘱积极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包括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采用肾动脉斑块全切切除术,以帮助患者缓解肾动脉狭窄,改善病情。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1、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一般是通过导丝导管技术,将球囊放于血管狭窄处,然后使球囊膨胀,从而扩张血管。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血管内无移植物。但治疗后三个月到半年内,狭窄可能再次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医生会利用载药球囊,使预防狭窄的药物进入血管内膜,从而预防狭窄复发。 2、支架植入术:在单纯的球囊扩张治疗后,可将肾动脉支架(直径约为5~6毫米的支架)植入血管狭窄处,撑开斑块或者狭窄,从而达到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效果。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