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在进行宫颈活检后,通常一周以上、且于下次月经结束后才可以同房。因宫颈活检以后至少要一周左右,伤口才能愈合。若在伤口尚未完全愈合时同房,则会引起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如果炎症蔓延,还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卵管炎、盆腔炎等。故进行阴道镜活检后,至少要避免性生活1~2周,最好是下次月经结束后两周以上同房。
子宫切除后阴道出血,可能由以下两种原因造成: 一、如果手术中结扎血管的结痂出现脱落,可能会有阴道出血。 1、如果出血量较多,已经超过月经量,则需要在手术室进行麻醉后,再次进行阴道残端的缝合。 2、如果出血不是特别多,则可以进行子宫动脉栓塞,即医生通过股动脉插入动脉导管,并打入造影剂。在发现出血的血管后,使用弹簧圈或者明胶海绵将其栓塞,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在阴道内放入纱布来进行填塞,并在24h后取出,大
子宫全切手术后没有月经,子宫次全切手术后可能有少量月经。 1、子宫全切时会将子宫、宫颈切除,切除后不会来月经。如果全子宫切除后再有出血,属于异常的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有无残端出血、阴道壁损伤等情况。 2、子宫次全切会保留宫颈以及一部分子宫下段,可能会有一部分子宫内膜保留下来,此时会有少量的出血,如果患者年轻、卵巢正常,有可能有少量月经。
子宫切除后复查时可以行常规的妇科检查、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筛查,因为子宫宫颈切除以后,仍可能患阴道癌、外阴癌。此外,通常还需要一年做一次B超检查,检查是否有卵巢囊肿、卵巢癌的发生。 子宫切除后,外阴、阴道、输卵管、卵巢等部位有发生肿瘤的可能;病变也可能有残留,比如盆腔的腹膜癌可能转移到盆腔的位置,因此切除子宫后仍要定期进行检查,至少一年一次。
由于子宫切除后对于盆底的支持组织有一定影响,故患者在切除子宫后应注意: 1、三个月后才能够同房。 2、三个月之内要避免提重物(2公斤以上),避免做家务、倒水、抱孩子等行为。 3、三个月后通常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正常锻炼等。
子宫切除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影响。人体的特征,如状态等主要是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来决定的。如果只是切除子宫,保留卵巢,实际上对激素的分泌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 子宫切除后,只是不来月经、不能生育,并不会导致性别变化或是变老。子宫切除后可能会引起一些心理的变化,如对于不来月经的不适等。 总之,从生理角度来讲,切除子宫对各项生理功能、性生活满意度基本没有影响。
子宫切除后,若仍有生育要求且卵巢功能正常,可以做试管婴儿。但往往需要通过代孕的手段来实现,即取女性的卵子和其配偶的精子,将受精卵植入他人的子宫来孕育下一代。虽然代孕在美国、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是合法的,但目前于国内还不合法。 即使为卵巢肿瘤的患者,也可事先将卵子取出,在体外与配偶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而后进行冷藏;或者利用现代技术保留卵巢,进而使原始卵泡发育,从而为代孕作准备。再次强调,代孕目前在我国属非法行为。
宫颈上皮内瘤变指宫颈的细胞从正常细胞到宫颈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前病变,由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在所有的妇科恶性肿瘤(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肉瘤等)中,只有宫颈癌的病因是明确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导致的,HPV感染以后会不停的攻击宫颈细胞,导致宫颈细胞发生改变。正常的宫颈细胞在往癌发展的过程当中,会经历宫颈上皮内瘤变这个过程。没有HPV感染就没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这一阶段,也就没有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应根据病变情况、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1、检查结果为CINⅠ(轻度不典型增生)或者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实际上属于炎症,注意随诊,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有同房出血或是分泌物较多等情况,可以用物理治疗,通过激光、冷冻等方式进行治疗。 2、对于CINⅡ(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患者,可以做leep(环形电切术)或者是锥切治疗。对于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妇女,一般推荐leep治疗,但leep有缺点,治疗时切的很浅,会增加切缘阳性的概率,可能需要再次锥切;对于已经完成了生育功能的患者,更推荐做冷刀锥切,因为冷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能够实现治愈,可以通过锥切、leep(环形电切术)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宫颈上皮内瘤变最重要的是防止治愈后再次复发。有性生活的人群有再次感染HPV、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可能,因此要预防HPV感染。 1、46周岁以下女性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预防HPV感染,最好在没有性生活之前接种疫苗。最好接种九价疫苗,如果无法接种九价疫苗也可以接种四价疫苗或是二价疫苗。九价疫苗可以预防90%的宫颈癌,四价疫苗可以预防75%的宫颈癌,所以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HPV再次感染。 2、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也能够减少HPV感染的概率,但无法绝对避免。 3、减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