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卵巢癌患者的症状如下: 1、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很难被筛查发现。 2、卵巢癌晚期可出现腹痛、腹胀、厌食、消瘦等症状。而且卵巢癌很快就会转移到腹腔、盆腔、大网膜等部位,导致腹水分泌增加,大量腹水压迫胃肠道,会引起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明显。
确诊卵巢癌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或细胞学检查。若患者出现腹胀、腹水、消瘦等症状,医生体格检查发现后穹隆有不平的结节,应高度怀疑卵巢癌。可通过以下检查明确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记物:部分患者可有癌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等升高。 (2)细胞学检查:穿刺抽取腹腔积液、胸腔积液,查找癌细胞。细胞学检查阳性有助于明确诊断。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发现双侧性的、包膜表面不光滑、囊实性成分的,或囊肿有乳头和丰富血流的盆腔包块。 (2)其他:CT、核磁、PET-CT等检
如何预防卵巢癌 - 权威视频
卵巢癌一般是无法预防的,但以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卵巢癌: 1、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应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有无BRCA基因突变。BRCA1突变者约有39%的概率会发生卵巢癌,可在35周岁之前完成生育,预防性切除卵巢;BRCA2阳性者可在40岁之前完成生育,预防性切除卵巢。 2、每年的体检,如B超、妇科检查等,有助于发现盆腔的包块。
什么是卵巢癌 - 权威视频
卵巢癌是一种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卵巢的上皮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等。 1、卵巢的上皮癌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包括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以及未分化癌等。 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包括内胚窦瘤、无性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绒癌、胚胎癌等。 3、性索间质肿瘤也属于卵巢恶性肿瘤的一种,包括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和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
卵巢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妊娠与分娩次数少等因素有关。 1、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的女性发生卵巢癌的概率较高,其终身发病风险分别为39%和11%左右。 2、妊娠过程大概有两年的时间不进行排卵,排卵减少,基因突变的风险就降低了,对卵巢有保护性作用。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卵巢癌发病的危险性逐渐下降;哺乳也能减低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尤其是产后半年,累积哺乳时间越长,保护性作用越强。
卵巢癌晚期能活多久与肿瘤的情况、治疗是否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预后较差,易复发。总体来讲,约70%患者会复发,5年生存率一般在30%左右。 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的出现,部分BRCA阳性的患者服用奥拉帕利两年左右,大概能够保持56个月不复发,即患者能够在5年内无瘤生存,没有肿瘤复发的情况。 卵巢癌患者就医后,医生会尽可能为患者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最大程度地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术后一般会以紫杉醇加卡铂为主要药物进行3~6个疗程的化疗。化疗后还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使用靶向药物维持治疗。
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的出现,卵巢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辅以化疗、靶向药物治疗能够预防或控制肿瘤的复发。卵巢癌易复发,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以紫杉醇加卡铂为主的化疗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一般前两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第三年到第五年开始每半年复查一次,五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以早期发现肿瘤有无复发。 半年以内复发者,对药物铂治疗是不敏感的,称为铂耐药复发;半年以上复发者,对铂是敏感的,称为铂敏感复发。如果复发灶是单一的、可切除的,应尽量手术切除;如复发灶是广泛的、不可切除的,或有大量的腹水,主要依靠化疗来控制。
卵巢囊肿和畸胎瘤的区别如下: 1、卵巢囊肿是所有卵巢上发生的肿瘤的一个统称,而卵巢畸胎瘤是卵巢囊肿的一种。 2、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囊性肿物,包括良性的以及恶性的;卵巢畸胎瘤为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由多胚层组织结构组成,瘤内可含有人体胎儿的一些成分,如牙齿、骨骼、毛发、油脂等,其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取决于组织分化程度。
卵巢畸胎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卵巢畸胎瘤为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由多胚层组织结构组成,瘤内可含有人体胎儿的一些成分,如牙齿、骨骼、毛发、油脂等。其形成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随着胚胎的形成而形成,也可能是卵巢一些生发上皮激发而致。
卵巢畸胎瘤与遗传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卵巢畸胎瘤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一出生就存在,也可能是卵巢的一些生发上皮激发而致。尚未发现卵巢畸胎瘤的遗传特性,至今并不存在卵巢畸胎瘤一定和遗传有关系或一定和遗传没有关系的定论。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