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如果取卵周期不移植、不使用黄体支持的药物,那么一般在取卵后9~12天会来月经。 取卵是在促排卵后的一种操作。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促排卵治疗,在卵泡达到成熟标准时再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而取卵的手术时间常在HCG注射后34~38小时内进行,一般在阴道B超的引导下通过穿刺抽吸将卵子取出。
流产可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多次流产可能会对女性造成不良影响: 1、自然流产 若多次自然流产后无需清宫,通常不会造成严重损害;若流产后频繁进行清宫,可能会并发感染,甚至影响正常生育功能。多次自然流产有时可称为习惯性流产,及时明确病因,进行治疗,常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并达到正常怀孕目的。 2、人工流产 大多是使用负压装置将胎儿从宫腔内取出,可损伤子宫内膜。若多次反复进行人工流产,可能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永久性的伤害,还可能出现子宫内膜薄和宫腔粘连等不良情况,影响正常怀孕。
人工授精是将男方的精液经过体外优化处理,剔除不活动的精子和其他的杂质,将收集到的活力好的精子,通过专用的导管注入到女方的生殖道内,以取代性交的一种助孕方式,这是最接近于自然受孕的一种助孕方式。人工授精技术根据精子的来源,分为夫精人工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 供精人工授精的精源来自于经国家批准运行的人类精子库的精子,精子库通常会对捐精者做一系列的检查,达到正常标准后才能够捐精。在使用的时候,精子库会提供供精者的血型、体貌特征和学历等信息,供使用者选择。遵循人类精子库的伦理原则,供精者和受精者夫妇是互盲的,供精者对出生孩子没有任何的权利和义务。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属于早期的一种产前诊断形式,其是在胚胎植入子宫前进行,可选择正常的胚胎移植回母体从而获得健康的胎儿。目前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例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脊肌萎缩症等。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例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3、性连锁性遗传性疾病,例如脆X综合征、血友病等。 4、一些染色体结构异常性疾病、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也可通过该技术进行诊断或预测。 5、还可通过PGD对胎儿血型进行鉴定,以避免发生母儿血型不合。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可以正常进行运动,无具体项目限制。一般建议本病患者积极进行运动锻炼,如走路、游泳等,以避免超重、肥胖。体型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仅可能出现生育问题,还可出现子宫内膜异常,甚至容易造成糖代谢、脂代谢等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管理,以帮助控制体重,促进康复。
部分不孕症的妇女确实存在月经不调的症状。正常情况下,月经应该在排卵十四天以后出现,月经不调意味着患者没有规律的排卵,缺失了怀孕的基本要素,进而导致了不孕的发生。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下丘脑、垂体、卵巢等部位发生了问题。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大约数个月才能进行一次排卵,其怀孕自然会出现问题。
冷冻卵子和冷冻胚胎都是辅助生殖技术重要的衍生技术,二者在冷冻对象、应用现状、适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 一、冷冻对象 1、冷冻卵子,全称为卵子冷冻保存技术,是指对卵母细胞进行冷冻和超低温储存(液氮,-196℃),以治疗不孕症及保存女性生育力为目的的医疗技术。 2、冷冻胚胎,全称为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是指对胚胎进行冷冻和超低温储存(液氮,-196℃),待需要时再将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用于胚胎移植的医疗技术。
越想怀孕越怀不上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心理因素可能对怀孕有一定影响。强烈期待怀孕这种心理压力在医学上被称为心理应激。心理应激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机体产生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有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可能会增加不孕的风险,对怀孕可能有一定影响。 一项为期12个月的研究,去观察了准备自然怀孕的女性。这些女性在试验开始之前,都收集了体内的某项应激指标,结果发现这个应激指标的高低,可以预测未来不孕的发生。应激指标高的这部分人,其不孕症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两倍。其实心理应激,比如焦虑、抑郁等,在不孕不育的夫妻中是比较常见的。 另外,有研究发现,心理
着床时间的早与晚取决于胚胎的发育速度和种植窗的开放时间,没有证据表明,着床晚的胚胎质量差。胚胎在受精后6~8天进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作着床。着床发生的条件之一是胚胎的发育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因此着床是胚胎和母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由胚胎单方面决定的。
冷冻胚胎的最佳移植时间,主要与子宫内膜的种植窗有关,而种植窗的确定要结合胚胎被冷冻时的胎龄。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第3天的胚胎,需要在排卵后3天移植;如果是第5天的胚胎,需要在排卵后5天移植。在临床上,医生也会根据人工内膜周期进行冻胚移植。移植第3天的胚胎时,需要在子宫内膜转换的第4天左右进行移植;移植第5天的胚胎时,需要在孕酮转换的第6天左右进行移植。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