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不孕不育的检查包括不孕和不育两方面的检查。 1、不孕检查:包括男方检查和女方检查。男方主要检查精液检查、有无精索静脉曲张等情况;女方主要检查排卵功能、输卵管是否通畅、子宫内膜厚度等。 2、不育检查:较复杂。由于不育一般都有流产的过程,当患者流产时可行胚胎染色体或其它遗传学检查,以排查流产是否与遗传学异常有关,进而评估配偶是否需行染色体、基因等遗传学检查。此外,反复流产的女性还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还需要明确是否存在子宫畸形、糖尿病以及营养情况等。
促排卵期间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保持情绪上的放松,避免紧张。 2、规律的性生活,使用促排卵药物后可每3天进行1次性生活。避免对精子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妊娠过程。 3、通过测量基础体温等方式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于就诊时交给医生判断本月是否发生了排卵。
不孕能治好吗 - 权威视频
大多数不孕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获得临床治愈,达到怀孕的目的。通常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不同治疗: 1、由于子宫肌瘤引起宫腔异常导致不孕者,可通过手术剔除肌瘤。 2、存在排卵障碍时,可酌情采用促排卵药物治疗,改善排卵情况。 3、无明显异常原因的不孕患者,必要时可通过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来帮助怀孕。
排卵期腹痛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种: 1、排卵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排卵前女性的身体会发出即将排卵的信息,如阴道分泌物(白带)增多、清亮、拉丝延长以及阴道湿滑等,部分女性还会出现乳房胀、下腹坠胀等感觉。 2、排卵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比较敏感的女性还会出现排卵痛。
卵巢组织冻存是一种运用低温生物学原理,冷冻保存卵巢组织从而实现生育力保存的技术方法。与胚胎冷冻保存相比,卵巢组织冻存的优点在于:无需卵巢刺激;无需配偶;当卵巢组织移植回体内时,还可以恢复内分泌功能,从而可以继续产生激素。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要立即进行性腺毒性治疗的患者和青春期前的女孩。由于卵巢的储备功能会随每一轮的化疗而下降,所以应该在进行化疗前先获取卵巢组织。 目前,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后的再移植是一种处于研究阶段的方法,虽然已有患者通过这项技术获得了活婴出生,但是还缺少大量的、长期的随访数据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夫精人工授精就是利用丈夫的精液来实施人工授精,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供合法证件,包括结婚证、身份证、生育证明以及签署生育承诺书。 2、要经过医生的诊断,有明确的人工授精适应证而没有禁忌证。 3、要在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来实施人工授精,特别是对于女方,在进行人工授精之前,应该接受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如果发现基础病要进行提前控制。 4、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缓解压力、均衡营养、补充维生素、控制体重等。 5、在进入周期治疗以后,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医嘱,定期复诊,以免
孕酮低可能会导致流产。怀孕12周之前,胚盘尚未形成或形成不完全,此时血液中的孕酮可为胎儿提供营养。同时孕酮还具有支持子宫内膜作用,对妊娠的正常进行有积极意义。若黄体功能不足,可能会引起孕酮过低,从而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还可导致子宫内膜较薄,最终造成流产的发生。
卵巢黄体分泌孕酮是脉冲式的,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去检测孕酮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 1、怀孕结局异常,如胚胎发育异常、胎停育、异位妊娠等,都会导致孕酮低。因此,孕酮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 2、黄体功能不全,如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卵巢衰老等内分泌疾病,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可能会出现孕酮低。 3、接受超促排卵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在取卵周期孕酮水平也是比较低的。
试管婴儿移植失败,患者一般不会有特殊表现,但随着治疗停止,患者会来月经。如果是在新鲜的取卵周期进行胚胎移植,失败后患者会提前来月经。 胚胎移植是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中的最后一步,是将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装入移植管内,在超声引导下,把胚胎放置于子宫腔内。顺利的胚胎移植过程只需要数分钟,移植后大多数患者没有特殊感觉,通常也感知不到胚胎着床的过程,这与自然受孕是一样的。移植完成后,医生会嘱咐患者在移植后12~16天来医院检测HCG,以确定是否怀孕。
自然流产后一直怀不上可能为继发性不孕。临床将既往有生育史或流产史,而后不孕时间超过一年者,称为继发性不孕。原因有: 1、女方因素包括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异常、其他子宫异常等。 2、男方因素包括精液质量异常、性功能障碍等。 建议患者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不孕症的相关检查。女性不孕症的常规检查,包括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排卵监测、输卵管通畅性检查、超声了解盆腔结构、甲状腺功能等方面的检查;男方配偶通常需接受精液分析检查等。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来查找不孕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