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胆囊癌患者通常建议进行肠内营养,因其相对安全。但若在口服或其他肠内营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或患有腹水、肠梗阻、腹泻、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等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需要打营养针。 通过静脉进行肠外营养补充时,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可适度补充氨基酸等脂肪乳剂;如果出现低蛋白血症或贫血的问题,可输注血制品。
胆囊癌患者打营养针有一定的副作用。 营养针目前又叫做静脉营养,是通过静脉给药方式,输注热卡,包括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如果用量过多,患者无法代谢,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而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可以造成患者肠外营养不耐受。所以肝功能异常时,应选择中长链的脂肪乳剂或鱼油配方的脂肪乳剂。部分肝功能不良者,还可选择肝用型的氨基酸、维生素或糖分的补充。
胆囊癌患者打营养针能维持多久生命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患者既往的身体素质较好,可能存活时间较长;但如果患者既往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或有肝硬化基础,则存活时间会缩短。 胆囊癌本身的生存期是有限的,如果肝功能不好的话,静脉输液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可能仅有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仅依靠静脉输液存活,生存时间是有限的,需要根据病程进行评估。此外,体重也是患者能否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胆囊癌进行姑息治疗的常用方法包括营养支持、胆道内引流或外引流等,可根据胆囊癌侵犯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的程度进行选择。 1、营养支持是所有治疗的基础,患者在能够经口进食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此外,还要补充口服的营养素。如果食欲较差,可以插鼻空肠管,缓慢滴注营养。 2、部分置管困难者,可进行经皮或经肝穿刺,将胆汁引流出来。 3、如果患者已经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每日有胆汁引流出来,建议将引流出来的消化液,滤过之后通过鼻空肠管回灌到肠道里,有利于患者的消化、营养素的吸收以及保护肝功能。
胆囊癌姑息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肝功能、凝血机制,注意水分、营养的补充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 1、首先要确定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判断有无腹水。若在治疗期间,肝功能较差,而且黄疸较严重,需要注意有无出血的问题。因为肝功能差、黄疸严重者容易出血,所以应尽量减少做有创的治疗。 2、营养不良或癌性腹水患者,应注意水分的补充,避免便秘的发生;还要给予合理膳食,注意营养素的补充。 3、注意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姑息治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家人的护理及陪伴。
姑息治疗是在疾病的终末期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以解除症状为目的。胆囊癌姑息治疗能活多久与患者的自身情况及是否治疗有关。 1、胆囊癌因为侵犯肝门位置,可造成肝功能异常,所以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有限。如果患者既往的身体素质较好,可能存活时间较长。 2、如果患者既往营养状况或免疫功能较差,无法耐受姑息治疗,则存活时间较短。 3、如果患者做了姑息性放疗、姑息性化疗或者支架治疗,生存期可适当延长,可能为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左右。
肝癌肚子胀气患者可以进食易消化的营养素,比如易消化的酸奶、半流食、富含蛋白质或维生素的食物等;也可喝一些营养素,包括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以补充营养的不足。 肝癌患者既往常有肝硬化,比如酒精性肝硬化、乙肝造成的肝硬化等,患者本身的消化功能较差。加之肝硬化导致某些酶的分泌减少,所以对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较弱,患者常自觉肚子胀气。
肝癌晚期不能进食可给予肠内营养、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口服益生菌或中药。 1、不能强行进食,可给予少量的肠内营养,比如氨基酸型的营养素或者短肽型的营养素。 2、除了易消化型的营养素外,还需要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包括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还可适度补充一些肝用氨基酸、复合型氨基酸;必要时给予蛋白、血浆,以减轻腹水及腹胀的症状。 3、口服益生菌,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还可给予中药,调理肠道的菌群。 肝癌晚期往往因为肠胀气或癌症本身造成腹胀,从而影响进食。由于癌症本身抑制了患者的食欲,所以炎症因子比较高;若患者出现腹水,腹压会增高,也会影响
肝病患者(比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一般长期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包括维生素或蛋白质的缺乏、代谢障碍等,所以肝癌患者应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该治疗为所有治疗的基础。 癌症本身会造成体内的消耗,若患者在营养不良的基础上,还患有癌症,则免疫功能不佳,癌症发展较快。在所以营养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其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肝功能不好者应给予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
肝癌晚期可以打营养针。肝癌晚期可能出现多发转移灶,治疗也较为困难,若患者无法进食,可考虑静脉输液,但打营养针的作用有限。 腹水患者应尽量给予肠内营养,因为肠道功能保护不佳,免疫功能较差时,患者的预后通常也较差,所以肠内营养不够时,再考虑静脉输液,但不一定为全营养输液。患者在肝癌晚期,肝功能不好的情况下,可能对某些营养素有禁忌,所以输液的量不能过多,种类也不能过全。对症静脉输液常作为肝癌晚期治疗的最后一步,以维持患者的生命。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