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包括: 1、过敏性休克首选抢救措施,肌注肾上腺素。 2、其次,可遵医嘱应用激素类或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其中抗组胺药物包括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等一代抗组胺药,以及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二代抗组胺药。但因一代抗组胺药可能导致嗜睡、困倦、乏力等副作用,所以常首选应用二代抗组胺药。 3、在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输液扩容,以维持患者血容量;此外,还可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呼吸通畅,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过敏性鼻炎可以打脱敏针,而且是打脱敏针的主要适应证之一。 过敏科主要治疗敏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治疗疾病就是过敏性鼻炎。绝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都可明确。医生在明确过敏原后,可针对过敏原进行配药并制成脱敏针,患者通过注射脱敏针,可对过敏原产生一定的耐受,从而达到脱敏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注射脱敏针的疗程较长,至少需要注射三年时间。在此过程中脱敏针注射的剂量逐渐增加,从而使得患者从可耐受较少的过敏原,逐渐耐受较多的过敏原,最终可完全暴露在过敏原环境中接触花粉、尘螨、霉菌等而不出现过敏性鼻炎。
神经性皮炎患者可以就诊于皮肤科或心理科。 1、神经性皮炎患者首先会出现皮肤瘙痒,经过搔抓后,瘙痒部位会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坚硬皮疹,随着搔抓进一步加重,皮疹逐渐融合扩大,形成中间是扁平样丘疹,周围散在小丘疹的特征性皮肤改变。因此,患者可以到皮肤科就诊。 2、神经性皮炎是由于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与患者精神紧张、性格暴躁、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有关,患者也可以到心理科就诊,进行心理疏导或沟通,来配合皮肤科治疗。
激素脸的治疗方法 - 权威视频
激素脸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一般治疗:通过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激素脸的发病原因及激素对面部皮肤的危害,停止滥用含激素类的护肤品或外用药。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金霉素眼药膏等。由于患者面部的皮肤较敏感,所以应慎重选择外用治疗药物,避免在用药过程中,诱发新的过敏。一般先选择性质较温和,如凡士林等不添加其他成分的护肤霜,以起到温和、缓冲的作用。随着病情的好转,也可使用保湿剂。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可配合氯雷他定等口服药物,加强抗过敏作用,辅助对症治疗。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通常是指一种由遗传所致的血管性水肿,一般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在普通人群中的遗传概率并不高,但在有家族史的家系中遗传概率较高。 如果长辈确诊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则子代患病率通常会增高;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患病,则子代的患病概率约为50%。但是,在人群当中,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发病率不高,约为五万分之一左右,低于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建议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家族史的人群,在生育前进行相关遗传咨询,以评估后代的患病可能。
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 权威视频
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症状为瘙痒、皮疹,部分还可伴随其他症状。 1、患者常不定时出现剧烈瘙痒表现。搔抓之后,可见高出皮面的、风团样皮疹,可呈红色、苍白色或肤色。皮疹的形状各异,如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等。随着病情的蔓延,这些不规则的风团可以连成片,甚至出现水肿、发硬的表现。一般在2~24小时之内,皮疹可完全消退,不留任何痕迹。但之后还可不定时出现新的皮疹。所以慢性荨麻疹的病程具有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2、慢性荨麻疹还可合并某些内科疾病,所以除了皮损的表现外,患者还可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发热、关节疼痛等。此外,血液学检查可见某些异常指标。
海鲜过敏一般针对其过敏症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性化设计。 1、海鲜过敏症状较轻时,患者可能会发生消化道症状,如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还可能发生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一般建议患者首先应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抗组胺药物包括一代抗组胺药物和二代抗组胺药物。一代抗组胺药物较为传统,包括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等,可能有嗜睡、困倦、乏力等副作用,因此已不作为临床治疗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二代抗组胺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 2、海鲜过敏症状较为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
花粉过敏怎么治疗 - 权威视频
花粉过敏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处理、花粉预防和免疫治疗三部分。 1、对症处理:若出现鼻结膜炎或哮喘发作,可针对性给予治疗,以缓解症状;在花粉季来临前,根据病情适当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或者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注射IgE抗体等,可预防或减轻过敏发作。 2、花粉预防:可采取戴口罩、护目镜,酌情使用油膏状或粉状花粉阻隔剂等方法,避免接触花粉。 3、免疫治疗:于变态反应科检查明确过敏原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免疫治疗),一般治疗3~5年后,可明显减轻症状,减少过敏发作。
面部脂溢性皮炎可联合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进行系统化治疗。 一、口服药物 1、抗生素:常用药物如多西环素、红霉素等,可起到抗炎作用。 2、抗真菌药: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糠秕孢子菌有关,故常用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3、抗组胺药:瘙痒明显者,还可口服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以缓解症状。
  • 过敏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区别: 1、过敏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亚型,大多是由于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的皮屑或毛发等变应原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所致。常见于过敏体质者,有时哮喘发作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2、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包括多种类型,其病因复杂多样,除过敏情况,运动、吸烟、大气污染等也可能引发哮喘。 若频繁发生哮喘,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如为过敏性哮喘,日常避免接触相关致敏物质,可预防哮喘发生。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