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面部脂溢性皮炎一般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便能治好,而每个疗程大约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果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能出现明显的红斑、瘙痒,甚至炎症性改变。此时患者可能会来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此外,医生还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及规避的事项,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避免熬夜、嗜酒等诱发因素,以巩固治疗效果,避免疾病的复发。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去除诱因为主。 一、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类。 1、口服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以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最常用的是二代抗组胺药,有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2)激素类药物如达那唑等,对控制病情有一定效果; (3)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能够控制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阻止细胞膜内的活性物质释放。 2、外用药物有炉甘石洗剂、黄连氧化锌洗剂等,
过敏性哮喘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医嘱正规、连续用药,学习正确的用药方法,同时定期复查评估,以便医生及时进行药物调整,使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2、进行检查明确过敏原,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如花粉过敏者外出时戴口罩等,有助于减少哮喘发作。 3、日常注意根据天气情况添减衣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诱发或加重哮喘。
柳絮过敏能自愈吗 - 权威视频
柳絮过敏通常可以自愈,但存在复发可能。 柳絮等吸入性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产生了免疫反应;二是身体的免疫状况较差,增加了过敏的风险。其中,过敏原的存在是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能否自愈的重要因素。柳絮过敏常发生于春暖花开、柳絮飞扬、花草树木旺盛的时期,可持续一个月左右,待这一时期平稳度过之后,随着外界过敏因素的去除,患者的症状即可得到缓解,直至消失。但第二年春季再次接触柳絮等致敏原后,还可能发生过敏。
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可以运动。 1、患者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先进行小幅度运动,然后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从而使身体适应逐渐增加的运动量,有可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2、运动之后皮温升高,患者可以立即用凉水洗澡,或者用凉毛巾擦拭皮肤,使皮肤的温度迅速降至正常。 所以,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可以进行运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导致皮肤温度升高,引起神经胆碱能发生冲动,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会导致皮下肥大细胞膜发生改变,从而加重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症状。
金属过敏所用的药膏,主要与皮损的情况有关。 1、如果是亚急性皮损,或者皮损渗出明显,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湿敷药或糊剂,如3%硼酸溶液、氧化锌糊剂等。 2、如果皮损呈慢性皮炎、湿疹样改变,则医生会根据发病部位、皮损特点,选择不同浓度、不同剂型的激素类药膏,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 一旦出现金属过敏的情况,应该及时就诊,医生会通过相关的检查明确过敏原,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得了接触性皮炎后,应及时就医明确致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 1、尽早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明确患者是否为接触性皮炎,并排除其他的皮炎、湿疹。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回忆既往接触史,因为只有找到过敏原,阻隔并祛除该过敏原后,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应做过敏原的检测,特别是斑贴试验,该检查为接触性皮炎过敏原检测的经典方法,可筛查出50%以上的过敏物质,有利于寻找未知的过敏原。 2、如果已经明确对某种物质过敏,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规避这些过敏原,防止疾病的复发。
神经性皮炎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类。 一、口服药物以控制瘙痒和缓解情绪为主: 1、抗组胺药物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往往早晨或白天服用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缓解瘙痒,晚上临睡前服用一代抗组胺药(多塞平、酮替芬等),既能缓解情绪紧张,促进睡眠,又能缓解瘙痒; 2、患者还可以口服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等,或者补充镁剂(如硫酸镁、氯化镁等),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 二、外用药物以改善皮肤症状为主: 1、强效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霜剂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肥厚性苔藓样变等皮肤症状; 2、在使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 - 权威视频
特应性皮炎的具体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或家族成员具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后代患特应性皮炎的风险较高,由此可知,遗传因素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可引起患者体内免疫的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致病。 2、环境因素:包括天气的变化、饮食因素等,可通过遗传表观学的机制,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失衡、皮肤屏障功能破坏,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3、其他:精神、情绪、心理压力等因素,也可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
使用罗红霉素可能会过敏。 罗红霉素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抗生素,而抗生素均存在过敏风险,只不过不同种类抗生素导致过敏发生的频率不同,如磺胺类抗生素(临床上已较少应用)发生过敏的频率最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发生过敏的频率较高;而罗红霉素发生过敏的频率则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罗红霉素后出现过敏相关症状,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消化道症状等,需及时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以明确是否出现罗红霉素过敏。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