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肠道菌群失调常会导致腹泻、便秘等多种消化道病变。此外,随着对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炎性肠病、肝病、胰腺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免疫性疾病,甚至孤独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但需注意,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多因素影响导致的,所以尽管肠道菌群失调与前述各种疾病有一定相关性,却不一定会导致这些疾病发生。 肠道菌群失调,是指正常人体肠道内处于动态平衡的各种细菌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菌群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的情况。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以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恢复。
肠道菌群失调有自愈可能。 机体的环境是非常复杂、微妙的,而且机体本身存在自我保护的调节机制,所以当肠道内菌群失调后,随着机体的逐渐适应,肠道菌群可能会重新建立平衡。例如,外出旅游引起的旅行者腹泻,如果病情较轻,数天后可能会自行痊愈;应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停药后,肠道菌群可能会再建一个新的平衡。但需注意,对于多数老年人或肠道有炎症的患者来说,如果不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很难自愈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自愈。 此外,如果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反复发作或其相关原发病不能治疗,建议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肠道菌群恢复
肠道菌群失调具体多久能好因人而异。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由于个体差异和菌群失调的轻重程度不一,所以肠道菌群失调恢复的时间也不同。当肠道菌群失调较轻,且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可能只需要约1~2天就可以建立新的肠道菌群平衡;而部分老年人由于长期服用抗生素或者其他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痊愈。 正常人的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的细菌,通常肠道内各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则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后,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平衡。
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议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粗纤维和寡糖成分的食物。有益菌通过糖酵解产生能量,多吃素食,增加寡糖的摄入,可为肠道内的有益菌提供能量,进而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2、尽量少吃肉类等油腻食物。肠道内的有害菌通过分解蛋白来获取能量,所以少吃肉类等富含蛋白的食物,可减少有害菌的能量摄入,从而限制有害菌的数量。 3、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生冷食物不容易消化,可能会加重病情;而不洁食物本身就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以患者应吃干净的食物。
预防肠道菌群失调,主要是避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因素。 1、有些药物是通过肠道菌群起作用的,这些药物可能会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另外,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的失调,例如抗生素、抑制胃酸的药物、PD-1等。因此应注意规范用药,避免乱用药物,以防影响肠道菌群。 2、不洁饮食可携带一些有害菌进入肠道,进而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衡。因此应注意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防对肠道菌群平衡造成影响。 3、长期熬夜、经常吃零食等,也会对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以帮助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4、肠道出现炎症或机体
什么叫结肠炎 - 权威视频
结肠炎是一个广义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肠病。可以分为感染性结肠炎、非感染性结肠炎、不明原因性结肠炎。 1、感染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其病因较为明确,常因进食不卫生诱发结肠段炎症。 2、非感染性结肠炎,如免疫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等免疫异常导致的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治疗相关结肠炎。 3、不明原因性结肠炎,如显微镜下结肠炎(常规肠镜检查无任何异常,只有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诊断出的结肠炎)。
引起结肠炎的原因可能为细菌、病毒感染,物理因素,免疫因素。 1、细菌、病毒感染,如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微生物,随着食物进入肠道,并在肠道内繁衍,刺激肠腔黏膜,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物理性因素,如过辣的食物、过量饮酒等外源性刺激物,进入肠道后造成肠道黏膜损伤,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3、免疫因素,机体的免疫系统在遗传缺陷和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错误攻击自身的结肠,导致结肠损伤,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如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不会传染的。 如果是细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结肠炎,是会发生传染的,但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免疫性结肠炎,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异常,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的攻击结肠组织,使得各种炎症因子聚集在结肠组织内,从而引起结肠发生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不会发生传染。 另外,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的大便有血、黏液、脓液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般会有大便出血(通常指便血)症状,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且该症状也是本病的一个典型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存在连续病变,一般溃疡先累及直肠,然后向上蔓延,累及乙状结肠,最终可能会侵犯全结肠。由于肠道内食物刺激等因素的影响,溃疡可能会破裂、出血,同时由于肠道内炎症反应,还可产生黏液、脓液,从而导致黏液脓血便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腹胀、低热(一般不会超过38℃)等症状。 但需注意,便血原因复杂多样,不一定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导致。如果出现便血,建议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存在炎症和多发性溃疡,常出现以下症状: 1、黏液脓血便。指大便中存在黏液、血和脓性物质,这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 2、腹胀、腹痛。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亦可累及全腹,这是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的胃肠道症状。 3、低度发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虽然没有细菌感染,但是由于肠道炎症的存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一般不会超过38℃。 4、肠外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免疫相关的结肠损伤,所以可能会有结肠外的症状,比如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皮疹等。 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病程超过十年以上,可能会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