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食管癌放疗插胃管的原因,主要是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放疗前插胃管,可以通过胃管注入水、药物、营养素等,能保证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状态,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常需要进行放化疗,如果不在放疗前插胃管,放疗后出现的水肿反应会影响患者进食,患者甚至无法饮水,此时再插管有很大风险,因此需要在放疗之前插胃管。
食管癌术后胃管需要保留的时间与患者的情况有关,具体如下: 1、如果患者术前已经有营养不良、术后进食情况比较弱,胃管一般需要保留两周至两个月。术后两周至两个月这段时间,是患者体重下降比较快的时间,单纯依靠患者进食,可能只能达到日常进食量的1/3或1/4左右,无法满足人体需求。通过胃管、空肠管等,就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量的营养素。 2、如果患者情况较好,自身可以摄入较多的食物,体重基本不再下降,胃管也可仅保留一个月左右。
无法比较食管癌鼻饲和胃造瘘哪个方法更好,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具体如下: 1、部分患者有营养不良、吞咽困难的表现,身体情况差,可能要首选鼻胃管、鼻空肠管等方法,尤其是有胃反流的患者。鼻胃管、鼻空肠管的方式可能比较麻烦,患者感受较差,但更为安全。 2、如果患者生存期比较长,或是存在鼻胃管无法放置的情况,可能要进行空肠、胃的造瘘,需要进行小的手术。
食管完全狭窄、无法放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的情况下,需要做胃造瘘手术。这部分患者食管狭窄、无法通过鼻胃管等方式补充营养,只能依靠静脉输液,因此建议进行胃造瘘手术。胃造瘘手术可以维持患者的营养情况,能帮助患者度过最困难的阶段,有助于放化疗的进行,可在之后适当的时机拔除胃造瘘。 胃造瘘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两种方式,建议患者根据当地医院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
食管癌患者做胃造瘘会增加一定的痛苦。胃造瘘确实会引起一定的痛苦,但是对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时间很有帮助,因此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要进行胃造瘘。 1、需要进行胃造瘘的情况:胃造瘘手术可以帮助患者补充营养。部分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如果只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不做胃造瘘,则可能缩短生存时间。这种情况下,胃造瘘可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收益较大。此外做胃造瘘的患者可以戴胃管回家生活,不必始终住在医院,能够增加患者的幸福感,使患者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 2、可以不进行胃造瘘的情况:如果食管癌患者预计生存期很短,胃造瘘也很难改善预后,可以不做胃造瘘,避免进一步增加患者痛苦。
食管癌胃造瘘患者,基本无法通过食管吃东西,只能嚼口香糖、口含一些含片等。可以通过胃造瘘的导管注入食物、营养素等,具体如下: 1、可以通过胃造瘘导管注入营养素,为患者补充营养。 2、可以通过胃造瘘导管注入食物,但需要将食物打成匀浆或使用破壁机打成流食,比如西瓜汁或其他流食。 3、可以通过胃造瘘导管注入药物。 应注意,部分鼻咽癌患者治疗后也存在食管狭窄情况,可能也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胃造瘘的方式补充营养。
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可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内镜下扩张:食管癌本身会引起食管狭窄,放疗后的炎症、水肿、瘢痕会造成食管进一步狭窄,可以在内镜下扩张食管。 2、放置架:如果内镜下扩张后食管再次狭窄,可以放置支架。 3、放营养管:如果食管已经非常狭窄,可以在扩张食管后放置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免食管再次狭窄后对治疗造成困难。
食管癌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 1、食管癌手术后有渗漏的情况,可以放置带膜支架以减少漏的情况,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营养支持治疗。 2、食管癌晚期的患者可以放置支架,能够帮助患者进食、进行放化疗,有助于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主要是预计生存期不超过半年或一年的患者。 应注意,支架置入术所使用的支架,包括带膜支架和不带膜支架两种,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食管癌放支架的利与弊具体如下: 1、弊端:食管癌放置支架过程中,会引起患者疼痛感受,还存在穿孔的风险。此外,食管癌放支架的费用较高,基本都需要上万元。 2、有利之处:支架分为带膜支架和不带膜支架两种。带膜支架比较光滑,在有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反复肺部感染、胸腔感染的几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进食;不带膜支架稳定性比较好,不容易发生移位。 应注意,两种支架各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带膜支架容易移位、不带膜支架容易堵塞等,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食管癌做支架有一定风险,具体如下: 1、组织破裂:食管癌患者食管狭窄,做支架时需要撑开狭窄的食管,且支架是可以自行膨胀的特殊金属物质,有出血穿孔、破裂的风险。 2、疼痛:做支架的过程中即使没有发生组织破裂,患者也会有疼痛感受,比如胸骨后疼痛症状。 3、其他:带膜支架可以避免瘘引起的感染,但容易发生移位;不带膜的支架稳定性好、不容易移位,但是肿瘤可在网眼中生长,能再次造成堵塞,比如3~4个月后再次引起阻塞。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