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儿童强迫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两大方面。临床上常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一般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具体的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 1、对于不超过6岁的患儿,一般推荐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反应预防、焦虑治疗训练等。 2、对于超过6岁的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治疗的同时可以酌情配合药物治疗。
当孩子出现强迫行为时,家长应学会接纳、理解这种行为。 儿童强迫症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类型,以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为主要表现。患儿常难以自控的重复某件事情或某个想法,从心理上,他比任何人都想改正这种行为,但无法控制。如果家长试图压制、强制患儿改正这种行为,那么可能会给患儿传递不理解他、烦他、不喜欢他甚至不爱他的信息。这样既无法减轻或消除强迫的表现,还会导致患儿没有安全感、更加焦虑,进而加重强迫症的情况。
儿童强迫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由于健全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是0~6岁,在此期间出现的强迫表现会导致患儿痛苦、焦虑,甚至会因此而减少社交行为,进而影响其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所以,6岁以前发生的强迫症可能影响患儿的人格健全和发展。 2、由于患儿常难以自控的重复某件事情或某个想法,他可能刻意的回避社交,所以,强迫症还可能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当患儿觉得空气里都不干净时,他可能甚至都不敢出门。 3、当患儿每天都在想强迫症状,比如担心别人碰着他时,还可能会对其注意力和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4、此外,反复的强迫行为还会影响患儿的情
儿童强迫症很难自愈。 儿童强迫症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为主要表现。患儿常难以自控的重复某件事情或某个想法,易造成焦虑等心理。临床上,很多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强迫现象,比如锁门后重复返回几遍确定门是否锁好,而一段时间后这种现象就消失了。此时会造成强迫症自愈的错觉,但这可能只是一种强迫行为,而不属于强迫症。 确诊的强迫症自愈的可能性一般不大,患儿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规范的进行长期治疗,才可能达到痊愈。
儿童强迫症可能治好。 儿童强迫症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为主要表现。一般认为,只要患儿的强迫症状不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就属于治好的情况,而不要求强迫表现完全消失。 虽然强迫症的治疗较为困难,但多数患儿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达到治好的效果。
儿童强迫症的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暂无特效的预防办法,但以下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如果母亲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那么在孩子出生后应尽量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要总是流露出强迫行为或强迫色彩,以免影响孩子。 2、家长培养孩子养成好的行为模式,做事情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也有助于减少本病的发生。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 权威视频
儿童抽动症的学名为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抽动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儿常表现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某几个部位,经常难以自控的重复并不自主快速进行一些动作,比如眨眼睛、翻眼睛、耸鼻子、耸肩膀、摇头晃脑、做鬼脸等。它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上很多家长误将抽动症当做多动症,认为孩子好动,但它们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疾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诊断。
儿童抽动症发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对于抽动症的发生很重要。临床观察或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抽动症患儿的父母可能患抽动症,或曾经发生过抽动症。 2、另外,环境因素对于抽动症的出现也很重要,比如铅过量、某种微量元素缺乏、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等,可能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儿童抽动症的抽动症状主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运动性抽动,包括眨眼睛、翻眼睛、襟鼻子、耸肩膀、扭脖子、鼓肚子、甩胳膊、踢腿等,与除呼吸肌外的其他肌肉有关。 2、发声性抽动,包括清嗓子、说脏话、吸气、骂人等,这些行为与呼吸肌有关。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可能涉及到全身的各个部位,具有由上向下的规律。比如大部分患儿会从头面部症状开始,然后向下移动。另外,抽动的形式和部位会经常更换,比如眼睛不眨了,鼻子开始动了,而鼻子不动了,嘴又开始动了。
儿童抽动症应于儿童精神科、儿童神经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抽动性疾病,属于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一种类型。由于很多患儿在疾病后期可能出现其他的精神行为问题,所以,儿童精神科对于抽动症的研究更专业、权威,能够为患儿提出更合适的诊疗建议。 但由于目前儿童精神科的医生较少,所以,患儿还可到儿童神经科进行诊治。此外,部分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对于本病也有研究,所以,患儿还可于儿童保健科就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